甘孜日報 2021年08月23日
◎高越
“我們的小番茄甜度能達到20!”一位笑容甜美,身穿職業(yè)裝的女性手拿小番茄,興奮地說道。這顆小番茄外表看似普普通通,可是入口一嘗,毫無酸澀之感,比尋常的小番茄甜出數倍?!耙驗槲覀兊男》旬a自高原,日照時間長,所以才能有這么甜。”爐霍縣盛煌“飛地”產業(yè)扶貧園區(qū)的負責人丁方麗笑著向筆者介紹。
談起自己為什么到高原發(fā)展農業(yè),丁方麗告訴記者,她的愛人曾是一名軍人,有一次來到了石渠縣,當時條件非常艱苦,再加上高原反應,使他和戰(zhàn)友們吃飯睡覺都非常困難。當地的一位老鄉(xiāng)非常善良,給他們端來了牛肉,甚至還端來了新鮮蔬菜。牛肉在當地常見,但由于氣候原因,蔬菜卻非常珍貴,需要在雪地上騎幾個小時的摩托車才能買到。他非常感動,說:“等我退伍了,一定回來教你們怎么種菜?!?/span>
幾年后,因為一句承諾,她和丈夫真的遠離家鄉(xiāng),來到了甘孜州,開始嘗試種植蔬菜。經過不斷嘗試后,他們發(fā)現高原小番茄產量高、品質好,可以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。
于是選擇了專門種植高原小番茄,并且?guī)又車毨艟蜆I(yè),成為當地的“龍頭”企業(yè)。
在這個產業(yè)園中,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,“我非常鼓勵女性來這里就業(yè),現在我們公司大部分員工都是女性。如今,她們經濟獨立了,家庭地位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。”
其吉今年36歲,來自瓦達村,她告訴筆者,自己如今一個人的收入就能完全承擔兩個小孩在縣城讀書的費用。她現在不僅是工人,還把自己家改造成了有民族特色的民宿,隨著當地的旅游業(yè)不斷發(fā)展,自己也做起了老板。
如今,爐霍縣通過“飛地”經濟模式,將全縣貧困村納入產業(yè)園,實現了不同村組間優(yōu)勢互補、資源共享、利益共有、共同發(fā)展的目標。近年來,共整合資金1.69億元,建設冬暖式蔬菜大棚300個、產品產銷棚1個以及配套基礎設施;其中88個貧困村每村2個,83個非貧困村各1個,并配套啟動冷鏈倉儲中心、生態(tài)菜籽油加工廠、有機肥加工廠建設,帶動群眾增收致富。
按照“土地集中、各村飛地、龍頭經營、入股分紅”的思路及“貧困戶優(yōu)先、全民受益、共享紅利”的原則,形成共享共贏利益鏈接機制。截至目前,爐霍縣依托飛地園區(qū)集體經濟分紅900萬元,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800余元;飛地園區(qū)所在地群眾土地流轉年均收益78萬元,就業(yè)增收700萬元。
“下一步我還打算進行一二三產業(yè)融合,‘一產’就是擴大規(guī)模,劃出幾百個棚來種植有機蔬菜,以家庭為單位承包,提供人工、技術和物流,讓更多人吃到完全有機的新鮮蔬菜,實現‘云種菜’;‘二產’就是建立有機肥加工廠,保護我們的土地資源;‘三產’就是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,把我們的園區(qū)打造成為景區(qū),比如辦番茄文化旅游節(jié)等,帶動周邊百姓的民宿和餐飲?!倍》禁愊蚬P者描繪她的藍圖。